张云良,男,1929年4月24日出生于上海。祖籍盐城楼王,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张云良一家四代唱戏。祖母唱徽剧;父亲从小学京剧;云良自幼学京剧,16岁后改学淮剧;他的大儿子张少良现在也是京剧名角,国家一级演员。
1952年,张云良与李步才、董桂英、赵艳秋等离开上海,到盐城组建盐城群义淮剧团,1953年改为盐城专区实验淮剧团,这就是江苏省淮剧团的前身。
1954年张云良与栾玉华合演的《南访》在上海参加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中获演员三等奖,从此崭露头角。
1957年张云良以《活人塘》中的孙在涛,《蔡金莲》中的王文勇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会演均获演员一等奖。
1959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陪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和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来南京参观。周总理是淮安人,一直都很喜爱家乡戏曲——淮剧。省领导安排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张云良主演的《金水桥》、《一家人》等淮剧。张云良的演出大受总理的肯定。
1960年在《舍妻审妻》中扮演的苏正清,大胆吸取了京剧“麒派艺术”,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在《赞貂》中扮演关公,与导演、音乐设计一起打破了关公戏采用京剧锣鼓的传统,在淮剧基础上设计了锣鼓伴奏,改革了乐器。
1960年,因为对江苏省淮剧团的贡献,和在淮剧界的地位以及对淮剧的改革创新,张云良被评为全国劳模,赴京参加“全国文教、卫生系统群英会”,再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张云良有“钢喉铁嗓”之称,是淮剧界少有的擅演红生(扮演关羽)、黑净(扮演包公)戏的优秀演员。
《杨家将》系列剧中的“老令公”、“杨六郎”、“寇准”;《铡美案》、《打銮驾》等剧中的“包拯”、“王丞相”是他在淮剧舞台上最经典的形象。